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記者周圓、黃韜銘)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清潔能源首席科學家、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孫宏斌表示,隨著中國南極秦嶺站首個規?;履茉聪到y啟用、《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十二年發展綱要》發布等,中國技術和理念正推動南極考察快速進入綠色能源時代。“如何在南極實現清潔能源轉型是全球科學界的重要議題?!睂O宏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項目“南極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科技支撐戰略”啟動會上說,各國在南極已經建立超90個科考站和營地,...
新華社天津4月7日電(記者郭方達、王寧)清明假期,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小王莊鎮的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擴建工程現場,1000千伏設備區南北側各有一臺吊車揮舞著長臂,把需要對接安裝的設備吊裝到位?!皬?月5日開始到30日,我們準備通過兩次作業,將擴建的1000千伏組合電器設備與海河特高壓變電站現有的運行設備進行對接接入?!碧旖蚰?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擴建工程變電專業負責人董陽介紹,該變電站是天津市首座特高壓變電站,...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全球能源評估》最新報告,針對2024年全球能源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系統梳理了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新能源技術應用態勢,以及能源領域碳排放情況等核心議題。??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同比增長2.2%,增速超過2013年至2023年間1.3%的年平均增長水平。在能源需求增量中,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需求增量仍占80%。發達經濟體的能源需求在經歷連續數年萎縮后呈現復蘇態勢,實現了近1%...
?3月26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統計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新增585吉瓦,占全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92.5%,年增長率達到15.1%,創下歷史新高。報告同時指出,雖然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總容量達到4448吉瓦,但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通過的“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3倍,至11.2太瓦”的目標相比,目前進展仍不夠理想。...
2025年是我國核工業創建70周年,也是秦山核電開工建設40周年。秦山核電是我國核電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縮影。40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秦山核電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在技術發展、安全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孕育出“秦山經驗”,用實際行動為全球核電領域的中國品牌增添榮光。唯有自主創新才是發展正途1985年3月20日,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在秦山開工建設。彼時,我國核電技術基礎薄弱,研究設計處于“從0到1”...
?前2月電網工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5%?記者3月20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截至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超34億千瓦,同比增長14.5%。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9.3億千瓦,同比增長42.9%;風電裝機容量5.3億千瓦,同比增長17.6%。1至2月,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5453萬千瓦,其中,太陽能發電3947萬千瓦、風電928萬千瓦。?人勤春來早,項目開工忙。南疆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火儲外送基地加緊施工,投產后晚高峰可提供500萬千瓦電力支撐;...
近日,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低滲強密封水泥漿在亞洲首個深地鹽穴儲氫項目首口井成功應用,固井質量合格率為99.24%,為氫氣的安全存儲打造了堅實的井筒密封屏障,也填補了國內儲氫井固井的空白。氫能是我國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選擇,但氫能存儲仍是產業鏈的短板,鹽穴儲氫是目前最具潛力的大規模儲氫方式。作為自然界最小分子,氫氣穿透能力極強。鹽穴儲氫井固井難度大、質量要求高,是制約建井的瓶頸,也是保障儲氫庫全生命周期安全運行的關鍵。...
杭州亞運會、上海進博會等均通過綠證實現100%綠色用能,居民自主購買綠證數量不斷提升……近年來,大型活動、用能企業、公共機構、居民用電均通過購買綠證實現綠色電力消費,綠色電力消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大國,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證市場。為高質量建設綠證市場,推動綠證價格合理體現綠色電力環境價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和國家數據局近日聯合印發了《...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部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任務。10年來,電力生產組織方式逐步由計劃向市場轉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快速推進,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初步建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由2016年的1.1萬億千瓦時增長至2024年的6.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由17%提升至63%。2024年,全國跨省跨區市場化交易電量1.4萬億千瓦時,較2016年增長10余倍。...
國家電網3月18日宣布,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當日開工建設,這是我國“西電東送”的新通道,計劃于2027年6月建成投運。大同—懷來—天津南特高壓工程起于山西大同,途經河北燕山山脈和海河流域,止于天津濱海新區,新建雙回線路長度770千米。建成后,華北將新增一條貫通山西、河北能源基地與天津負荷中心的能源“大動脈”,進一步完善華北特高壓主網架結構,滿足山西、河北電力送出和天津電網負荷增長需求,全面提高京津冀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抵御嚴重故障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