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能源局網站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4-02-23
走進四川樂山協鑫科技10萬噸顆粒硅項目,一粒粒直徑2毫米的灰色顆粒硅流入儲存罐,等待檢測出貨?!捌骄刻斐鲐?0車左右、近300噸顆粒硅,目前已經拿到了接近產能極限的訂單?!睒飞絽f鑫科技總經理王永亮說。
在硅料整體供應過剩的背景下,顆粒硅為何能滿負荷生產?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介紹,相比當前普遍應用的棒狀硅,顆粒硅體積更小、流動性更強,每一爐可以多填裝15%至20%的硅料;而且能耗更低,使用顆粒硅生產1吉瓦組件,可以降低約19%的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應用端成本降低約19%。
從2010年開始研發顆粒硅到2019年實現萬噸級產業化,協鑫集團先后投入了30多億元。目前,他們生產的顆粒硅單位毛利高于棒狀硅15個百分點以上。眼下,協鑫集團正加速推進大規格鈣鈦礦電池技術商業化應用。相比傳統晶硅電池,鈣鈦礦電池制備流程更短、能耗更低,而且因為質量輕、可彎曲、半透明等特點,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向高效率邁進,成為領跑者。
27.09%!2023年12月,隆基綠能刷新單結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這是繼2022年創造26.81%的硅太陽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后的又一次突破。
電池轉換效率提高,意味著同樣面積吸收同樣的光,能發出更多電量。“以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240吉瓦計算,轉換效率提升0.01個百分點,每年就可多發1.4億千瓦時的電?!崩钫駠f,在20%轉換效率的基礎之上,每提高1個百分點的轉換效率,可以為下游電站節約5%以上的成本。
屢次刷新紀錄的秘訣,來自“寬研窄投”的研發理念:“寬研”,即布局不同具有潛力的技術路線和產業領域;“窄投”,即集中精力把優選技術投入量產。過去5年,隆基綠能的研發投入超過180億元。
2014年以來,我國企業創造世界最高光電轉換效率達到50多次。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介紹,2023年,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異質結電池、背接觸式電池等技術加速產業化,鈣鈦礦、疊層等新型電池轉化效率屢創新高,我國光伏技術水平全球領先。
融合創新、出海建廠,持續拓展市場深度和廣度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光伏正與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深度融合,通過應用模式創新,不斷拓展市場深度和廣度。
煉化用上綠氫。在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50多萬塊光伏板產出的綠電制成綠氫,通過管道運往煉化企業,用于替代煉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氣制氫,實現煉油產品綠色化。
“自2023年6月30日產氫以來,項目已累計向塔河煉化輸送綠氫超過2700萬標準立方米。隨著塔河煉化生產裝置完成擴能改造,綠氫輸送量將逐漸增加,預計到2025年四季度,輸氫量將達到2萬噸/年?!敝袊嚓P負責人介紹。
建筑披上“新衣”。在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的所在地海南東嶼島,酒店、停車場車棚等裝上了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BIPV)。和傳統在屋面上用支架撐起光伏板不同,這里的屋頂本身就由內板、保溫棉、外板、光伏發電層等合而為一。BIPV讓光伏真正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安裝時不需留出通道,意味著同樣屋頂面積可以安裝更大容量組件,發電量提高約15%。
出海建廠,同樣成為這兩年光伏業發展趨勢。TCL中環積極推動在沙特阿拉伯投資建設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晶澳科技擬投資約27.15億元建設越南年產5吉瓦高效電池項目;阿特斯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建立年產量5吉瓦的光伏組件生產基地……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介紹,當前光伏企業出海建廠,目的地已從東南亞為主拓展至美國、中東、印尼等市場;布局海外產能的環節更多,上下游產業鏈出海已成趨勢,“此外,從過去單純輸出產品,過渡到提供生產、管理、品牌、服務,構建全球合作共贏的生態。”
“光伏產品正從‘中國造、全球賣’向‘全球造、全球賣’的格局轉變。面向未來,需要構建高質量的光伏產業協同發展生態,進一步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中,在綠色能源等領域展開國際合作?!备呒o凡說。